电话:15101035257 邮箱:aicet888@163.com

国际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业观察 > 国际资讯

国内外检测上市公司比较分析

文章发布日期:2020-11-17

    目前,国外发达国家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质量检验检测市场,行业发展较为成熟,包括稳健的市场运作机制,成熟的跨国检测机构。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都是上市公司,大多来自欧洲。他们通过“全球布局,本地实施”战略和“重点投资,加速并购”策略,不断加固强势领域和拓宽新领域的检测业务,业绩持续增长。

   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工业化起步较晚且进程较慢,虽然质量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,但增速最快,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检验检测认证市场。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,发展较好的国内检测机构也纷纷走上上市之路,并开始战略部署。但营业收入与国际大型检验检测机构相比仍然存在数十倍的差距。目前,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“检测大国”,但却称不上“检测强国”。

国内外检测上市公司市场分析

国外检测上市公司概况

2018年,SGS、BV、Dekra等外资检测机构相继发布了2017年报。其中,SGS全年营收最高,且增长稳定;BV仅次于SGS;Eurofins营业收入增幅最大,创纪录完成约60次收购;TÜV南德营收总额暂时落后于其他五家公司,营业收入增幅最小。SGS的优异业务表现主要来自交通服务,收入强劲增长11.6%。消费品和零售服务实现了10.4%的高增长。农产食品和生命服务业务获得7.7%的增长。2017年,SGS集团固定资产净投资为2.81亿瑞士法郎,全年完成12笔收购,总金额达4000万瑞士法郎。未来在新的重点结构和新战略举措的支撑下,SGS将实现平稳有机增长,同时,并购活动将不断加速,预计将每年增加10亿瑞士法郎的营收。

Intertek关注风险管理、全球贸易流动、全球能源需求、法规扩张、更复杂的采购和分销业务、技术创新、政府对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,以及消费者对更高质量和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增加。通过全面质量保证的价值主张和全球网络,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的创新综合性解决方案。

2017年是Eurofins创纪录的一年,完成约60多次收购,增加年收入约7亿欧元,启动了30个实验室。Eurofins集团强劲的并购活动加速拓宽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组合,并将获得快速增长的竞争力。

Dekra 在2017年迎来了第14年的连续增长。2017年全球投资总额超过1.5亿欧元,重点在亚洲及欧洲建立了互联互通国际测试网络,提高了Dekra 在物联网、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重要领域的领导地位。

2017年,TÜV南德引入了必要的组织变革,精简董事会,重新定义首席运营官(COO)的角色,建立新的领导委员会,使组织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效。未来目标是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,在塑造未来世界中发挥关键作用。未来的战略重点是“重塑”传统测试和检测服务。

国内检测上市公司概况

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,尚处于发展期。由于体制等因素的限制,国内检验检测市场并未完全开放。目前,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重复建设严重,地方行政属性明显,规模普遍偏小,布局结构分散,行业举措较多,条块分割明显,市场占有率不高,国际化程度较低,与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结合的不紧密。

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已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,如建筑工程、环保、卫生、农业、质检、食品、药品、机械、电子、轻工、纺织、航空、国防等。检测服务类公司数量庞大,专注细分领域居多。检测行业细分领域差别较大,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开放较晚,所以,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是从事细分领域的检测服务,规模普遍较小。

目前,在主板上市企业数量接近3500家,检测机构有8家,占比0.2%。检测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机构包括金域医学、华测检测、苏交科、迪安诊断。2017年业务增长速度超过20%的检测机构有苏交科、迪安诊断、中国汽研、安车检测。

金域医学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。2017年上市后开始战略部署,从专注于中间的检测服务到布局全产业链。上游进军试剂,下游聚焦远程病理会诊服务。网络已覆盖全国90%的人口区域。

华测检测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,2007年在积极拓展主营业务、稳步提升经营业绩的同时,大力推进实验室检测网点建设,完成了实验室的战略布局。

苏交科上市后并购不断,至今已进行了多起重大并购,绝大部分收购标的在公司先进管理和领先技术的双重支持下,与母公司产生良性的协同效应。

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,检测机构超过40家,占比0.8%;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机构包括兰卫检验、广电计量、建科股份、新世纪、鑫安利、中检测试、乐普基因、勤邦生物、天溯计量、倍通检测;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检测机构包括浦公检测、航天检测、九通衢、夏阳检测、海润检测、储融检测、康达检测、瀚海检测、创源环境、欧萨咨询、中一检测、众深股份等。2017年业务增长速度超过30%的新三板检测机构有天溯计量、广电计量、建科股份、中一检测、储融检测、瀚海检测等。从A股和新三板市场可以显示出,民营检测机构的业务增速较快,市场份额不断提高。

近年来,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、本土化的市场策略、较强的扩张能力, 民营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,而国有检测机构和外资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则呈下降趋势。

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

国有检测机构营业收入占整个市场收入的50%左右,国有检测机构仍是市场主体。主体的健康发展才能更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。法律体系尚不完善、市场竞争不充分,特别需要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的质量监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,保持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服务的公益性,同时,渐进式的推进国有检测机构向独立第三方转变,有利于提升我国检测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增强整个市场的活力。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化仍然存在以下问题。

一是顶层设计。国有检测机构分散在不同的领域和各个政府部门,需要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和制定改革转型的方案。但很多地方政府对国有检测机构的职能定位,改革的重要意义、必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统一认识。

二是改革动力。很多国有检测机构能取得财政补助,可借助部门行业的优势承载市场业务,缺少改革的压力和动力。

三是配套政策。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》,解决了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最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,但缺乏机构转企改制的激励考核政策、定价机制和用人机制等。审计、物价等职能部门对质检系统第三方检测收费进行核定和检查监管,存在核查价格几十年不变的情况。

四是市场意识。由于多年依托计划经济和行业保护,国有检测机构职工还存在“官本位”和“等靠要”思想,市场开拓能力,竞争、危机、服务等意识和经营管理技能不适应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的需要。

五是品牌建设。大部分国有检测机构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和统一的规划实施,品牌建设对检测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,国有检测机构的市场认知度远远落后于SGS、ITS、BV等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。

六是服务效率。国有检测机构受传统运作的束搏,普遍存在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,很多国外测试机构不仅能测试客户样品和出具测试报告,还能提供定制增值和创新服务。而国有检测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和全能型检测行家偏少,检验流程管理落后导致服务效率不高。

国内检测行业发展机遇分析

中国经济转型发展

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。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已从靠老的三驾马车(投资、消费、净出口)逐渐转向新三驾马车(新型投资、新型消费和“一带一路”)。从地理位置上分析,西北、东北、西南、沿海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、东欧、西亚等国家有更多的经济增长潜力。从行业来看,应关注新型产业,特别是新型消费产业。如文化、休闲、旅游、健康、养老、教育、信息、环保、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。

互联网技术革命

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,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,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,正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。传统检测行业通过“+互联网”,在既有业务基础上,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,全面提升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。未来也可能出现“互联网+” 颠覆性的创新模式,即以“互联网平台为基础+检测”构造全新的商业模式。

经济全球化

我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,已和180个国家和经济体有经贸关系,出口货物占全国GDP的18%,位居世界前列。国际竞争力的提升,传统产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,以及常态化的贸易战,迫切要求我国建立更加坚实的质量基础,这为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。另外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纵向分割,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间贸易的不断发生,新的检测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。

质检系统改革

目前,质检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革,正处于“五项改革叠加”的特殊时期:即质监管理体制改革、食品监管体制改革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。全国各地正努力实现供给体系的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能变革,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。质检系统要在质量提升行动中作出新贡献,必须进行深入的检测机构体制、机制改革。改革必然导致资源、市场和利益的整合和再分配,优胜劣汰,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运作水平和效率。质检系统外的国有机构也面临着大分化、大整合的挑战。市场化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检测机构和业务的新发展。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,未来的检测市场对非国有检测机构来说有三大利好:企业不再依赖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,可以寻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去检测认证,这块市场将会变大;政府部门可以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,内生性需求将会变大;个人亦可寻求第三方检测检验。

申请加入中关村智盟

欢迎国内外工程检测监测专业领域的各位企业家、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踊跃加入中关村智盟。

让我们共同携手,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上“乘势而上、顺势而为”,共同分享经验,引领中国工程检测监测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。